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觀從古至今的教育專業工作者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笑話。
有人說:『地域不是18層,而是19層。』
『第19層關的是陳進興的老師,因為老師沒有教好他。』
雖然只是一則笑話,卻是讓我們從中省思教育的意義與重責大任。

韓愈在“師說”的文章裡面說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教師的任務不但在傳授專業學問,解除疑惑,也包括傳授道理,陶冶身心。
因此,身為一個專業教師,除了必須於專門知識技能、長期專門訓練、服務重於報酬的觀念、相當獨立自主性、自律的團體與明確的倫理信條、不斷的在職進修這六點上加以努力外,更要明白身為一個教師應該肩負的社會責任。

關於服務重於報酬的觀念,從古至今我們可以從世態的轉變中看出身為一個教師的價值觀對學生有著多大的影響。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古代學者學習是為了進德修業,增益自我,為了圓滿自己的靈性進而造福眾生而學習。而今人學習則多數是為了以學問追求名利俸祿,為了增益物質生活的品質,為了贏得人爵,沽名釣譽,好向他人炫耀。現代教師若只是為追求個人於社會上的光彩名望,或只為謀得優渥俸祿,則容易教育出只追求個人成就,而不肯為社會承擔責任的下一代,如此則有失為人師之職責。

而對於明確的倫理信條,是教師在培養社會棟樑之前,應該著重的根本。
曾經聽過某位家長說過:『我的兒子今年小學五年級,非常喜歡閱讀,舉凡古今中外的文學,百科全書等等,常與老師切磋琢磨,在知識上充實了很多個人獨特的見解,學業成績也很優秀,老師對他讚許有加,並以他為班上的榮耀,這樣的成就當然不能抹滅教師平日教導的功勞,但是,我的兒子卻因此而起了驕傲心,對於父母所說的話,所做的事,常以不屑、瞧不起的態度加以批評,面對這樣的“優秀學子”老師似乎也不覺得有什麼危機,這樣的教育,不是我們想要的。』
因此,身為一個教師,如果光有學識上的專業性,而缺乏承擔對未來主人翁於品格心性上健全發展的教育責任,則容易讓下一代扭曲了為何而學習的正確認知。

我們再從專門知識和技能、長期的專門訓練、相當的獨立自主性、自律的團體、不斷的在職進修這幾點來說,孔夫子曾經說過:『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因此個人也認為,要名副其實的身為一個專業教師,不僅要於專業知識學問上的不斷充實,對於自身人格完整的發展,也要不斷的自我突破與學習,人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謙卑態度,尤其是對於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學習與重視,以優良的傳統文化來栽培自己,引導學生,不是只有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亮麗的學業成績如果就代表著社會的安定,那麼當今社會也就不會存在著這麼多因道德淪喪而引發的亂象了。

¸.ܓ. ¸.°ܓ°.

讀經班的主任最近安排邀請了某位道外的講師來為家長們分享有關人格分析探索的課程,後學雖沒有在現場,但默默關心家長的學習心得之後,聽到了家長這樣的心聲:『講師分享的人格分析法讓我們剛開始聽得很興奮,講師大概是很專業吧,用她的自信刺激了大家想去探索自己跟別人性格的好奇心,但好奇興奮過了之後呢?是不是要進入找方法改善人格缺失的層面?如果講師能夠在散發出來的自信中,多分享一些改善的方法,尤其是自己身體力行之後的心得,這樣會更具有說服力。』

這樣的心聲回響帶引我們思考一個問題:
『教育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了解別人並不困難,了解自己並且改善自己才是最困難的,但因為改變會痛,於是人們總是停留在表層的學習,被學習中所帶出的興趣、新鮮感與刺激感蒙蔽了自我反省、自我改革的責任與動力。教育,是要栽培他人?還是也要同時栽培自己?教育,是要改變別人?還是也要同時改變自己?這是身為一個專業教師,或是講師應該自我反思的問題。

 
孔夫子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孟子也是,他們不但沒有因為身處在缺乏父愛的單親家庭中而變壞了,反而成為後代人心目中的師範表率。在那個時代,他們沒有所謂的教師評鑑與考核,只有從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所展現出來的德氣,來感昭教育學生,贏得學生的追隨與尊崇。而他們的教育重點就是注重在進德修業,增益自我,為了圓滿自己的靈性進而造福眾生而學習。孔子與孟子周遊列國之期間,雖沒有為自己謀得個人利益上的優渥俸祿,但他們最終卻是成為萬世萬代的子孫心目中,最專業的教育工作者。

¸.ܓ. ¸.°ܓ°.

謹以此篇拙見,代表家長傳達對教育的期待與心聲。
感謝教育社會學系-蔡宗河老師的指導
感謝您對於後學論點的認同。認識您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