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以『四毋』的中庸思想反思人類的智慧




  影片轉貼自YouTube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我的讀書心得

何謂智慧?
在家長成長營上課時…,我們都會課前跟孔子鞠躬,那表示我們是認同孔夫子的學說,並且崇拜孔夫子的智慧,那大家可清楚孔夫子的學說都是在闡述什麼樣的智慧呢?
大家是否認同人類是萬物之靈長,所以人類是最有智慧的物種呢?
現在,請大家先來看看上面的短片 …〈大象畫畫〉

以『四毋』的中庸思想反思人類的智慧
孔子以『四毋』的中庸思想作為一種道德準則
避免因偏見做出錯誤的決定和推斷
所以孔子杜絕了四種弊病:
沒有主觀猜疑、
沒有一定要實現的期望、
沒有固執己見、
沒有自私之心。

1.『毋意』:是說做人處世,沒有自己主觀的意見,本來想這樣做,假使旁人有更好的意見,他就接受了,並不堅持自己原來的意見。
※狐狸嚐棗子

 
一隻狐狸來到棗園,看見樹上的棗子又大又紅,饞的直流口水。它想:『我的老祖宗曾經因為沒吃到葡萄說葡萄是酸的,而遭到世人的譏笑,這可讓我們狐狸家族丟盡了臉。今天我一定要親自品嚐一下棗子的味道,然後再發表意見,看誰還敢取笑我們聰明的狐狸。』
想罷,狐狸踮起腳來開始摘棗子。可是棗樹比葡萄藤高,狐狸又不會爬樹,怎麼可能摘的到,只能在樹下跳呀蹦的,始終都沒有摘到一顆棗子,這可怎麼辦呢?
就在狐狸仰頭看著滿樹的紅棗發愁的時候,『啪』的一聲,一顆紅棗被風吹落了,正好掉在狐狸的面前。這顆棗子外表看起來紅紅的,非常誘人。
狐狸撿起棗子咬了一口……天啊!苦的要命,還看到有一隻蟲子正在棗子裡蠕動,狐狸連忙把嘴裡的半顆棗吐了出來,氣的把剩下的棗子丟的遠遠的。

狐狸離開棗園後,一邊走一邊理直氣壯的說:『這次我說棗子是苦的,這是經過親自品嚐得出的結論,千真萬確,看誰還敢嘲笑我的結論!』
可是,親身體驗的就一定是對的嗎?你怎麼確定,樹上其他的棗子就一定都是苦的呢?在運用經驗決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全面考慮。為了避免因偏見做出錯誤的決定和推斷,最好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多參考別人的經驗。

2.『毋必』:天下事沒有一個是『必然』的。
就像我們都會覺得:『人類是萬物之靈,必然會比任何一種動物更有智慧。』
但今天看了會畫畫的大象之後,可以讓我們省思ㄧ個問題:『人類真的是最有智慧的動物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必須反思一個最現實的問題,在面對天災人禍時,為什麼最有智慧的人類卻是束手無策?
有時在災害來臨之前,人類的敏感度往往輸給一隻螞蟻,一條蚯蚓。』

如果人類沒有虛懷若谷的學習態度,
真的能永遠勝過動物的智慧嗎?』
看了大象畫畫這個影片之後,我們必須謙卑的思考一個問題:『人類太驕傲了!因為太驕傲了,所以任意的以大欺小,倚強欺弱,我們予所予求,任意破壞地球,動物比我們弱小,我們愛吃他多少就吃他多少,把這一切當作是理所當然的。

所謂“驕者必敗”!看看現今到處天災人禍就能體會,人類因為太驕傲了,所以已走向“驕者必敗,自取滅亡”這般世局了。

生活中太多這種現象:我們原本預計希望要做到的事情,而結果往往未必如此。
計畫永遠是趕不上變化的,因為大自然會反撲,因為因果會循環,因此,我們要學習的,不只是很會計畫而已,還必須學習如何在萬物共存的宇宙中,擁有智慧來踏出每一步,如此才能在萬物共存的宇宙中過著真正和平與幸福安定的日子。


3.『毋固』:不固執自己成見。
三位博士論鬼神
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神?
眾說紛紜,於是在某個地方,開了一個辯論會。
第一位上台的是天文學博士,他舉了很多無神論的觀點大聲說:我用望遠鏡觀察宇宙達二十年之久,可是從來沒有看過神,所以神一定是沒有的。』
文學博士說完,博得大家的如雷掌聲。

第二位是醫學博士,在講完許多人類絕無靈魂之理由後,又說:『我曾解剖人的屍體百具以上,細察各部,從未發現靈魂寄託在何處。
在心臟嗎?在腦部嗎?還是在血液呢?
我都加以解剖化驗過,但皆未見到,所以靈魂一定是沒有的。』
台下此時又是一陣的掌聲響起。

第三位女博士是倫理學家,她說人死如燈滅,一了百了,絕無天堂地獄,更無永生審判之事,遍讀古今中外名著,皆沒有此項之記載。
說完亦博得熱烈掌聲。

三位博士不但口才犀利,辯才無礙,所舉各項理由也頗為中肯有理,幾無漏洞可尋。因此,等了好久,沒人提出反駁。

正當勝利在望之際,一位鄉下老太婆,走上台來,向第一位博士問道:『你用望遠鏡望了二十年,你望見風嗎?它是什麼形狀呢?』
『用望遠鏡如何能看的見風呢?』
『世界上有沒有風?你用望遠鏡看不到,但不能說世上就沒有風啊!連風都看不見,何況是神佛呢?』
博士聽完,為之語塞。

此時老太婆又轉向第二位博士問道:
『你愛不愛你太太?』 
『愛呀!』
『那請你把解剖人體的刀給我用用,我要把你的肚皮剖開看看,看你愛你太太的那個『愛』到底在哪個部位?在肝裡呢?在胃裡呢?還是在腸裡呢?』

說畢大家哄堂大笑,就不再相信三位博士的話了。

人人會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積功德就會有福報』,但在遇到困難與挫折時,卻對積功培德能改變命運沒有信心,內心無法容納『因果報應』是自然定律的真理,對修道積德能改變命運之說心存懷疑。                                
因為,『道』是長什麼樣子你看不到,所以你就不相信!

4.『毋我』:不應該什麼事都為自己著想,
應該多替別人著想,為一個大局著想。

※智慧的價值核心在哪裡?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這段話的意思是,有一天子貢問老師:
「世界上有那一個字,可以讓人終身實行的嗎?」
孔子:「那應該是『恕』這個字吧!
那麼,什麼是“恕”呢? 
 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先哲孟子提出四善端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並且強調這四種德性,是人類獨有的,是人禽之所在,而且是人人皆有的
不過,「四善端」在當今利慾薰心的社會,已依稀可見,甚至有點蕩然無存了。
能否力行仁義禮智這四善端要看個人的存養、後天的教育或環境的影響。
孟子又說:「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所以,孟子認為這「四端」是天賦的德性,也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道德良知。

那麼, 孟子“四善端”中的“仁” 是什麼意義
「仁」是表現在德性上,是愛人的能力。即是指富有仁愛之心,即是惻隱之心的人,是主動的關懷、尊重、了解和負責。我們怎樣才做到仁的表現呢?孔私說過:「克己復禮為仁。」意思是說克制自己的私慾,使言行皆合乎禮,就是仁的表現。
可見做到仁的首要條件是有一顆惻隱之心。
一個真的有惻隱之心,可從對待畜牲可見。

※孟子學說裡也有很多很精彩的“義利之辯”
而孔子也教我們:『人不學,不知義』。
那麼“義”又是什麼意思呢?
義:『不掠奪,和諧的關係。』

※集結了上面幾個論點之後,我們再來作個總結:
何謂“仁”?何謂“恕”?何謂“義”?
簡單的解釋是:ㄧ個真正的仁者,是懂得愛人,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想,懂得尊重生命;自身不願意遭受的事,也不會強加於別人身上,對待萬物眾生,皆能以厚道的心對待,包括不對比我們低等的動物進行掠奪,懂得與萬物眾生和諧相處。

孔子的中心思想為「仁」,孟子的中心思想為「義」。
總結一句話就是:如果把自己不願意的事情,加在別人身上,那就是不仁又不義。
所以,行仁義,是上天賦予人的固有德性,是最光明的智慧,我們要運用這光明的智慧來經營人生,走正確的人生路,這才配稱為“萬物之靈長”。

※愧對禽獸(讓人極度汗顏的文章!)
天山腳下有一個小村莊,村里有一匹矯健漂亮的母馬,公馬早已不在了。村里人想再找一匹公馬配種,但都不理想。人們最後想到了母馬所生的一匹很強壯高大的子馬。但是人們清楚,牛馬拒絕近親交歡。
於是,牧民們用黑布罩住了兩匹馬的眼睛,然後把子馬拉到母馬跟前。結果如願以償。 事後,牧民們在百米以外取掉馬的眼罩。子馬回頭一看,認出了母馬;母馬也認出了子馬。

這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只聽子馬仰天長嘯一聲,掙斷了韁繩,拼命向遠處的懸崖奔去…… 當牧民們反應過來時,子馬已經騰空跳下去了。

大家趕緊回頭看母馬,母馬也是大聲嘶鳴,朝着相反的方向狂奔而去,臨近萬丈深淵時,同樣也是縱身一跳!

這是一位新疆的詩人朋友親眼見過的一幕,
說完後眼圈紅了。
他說,優勝劣汰,物競天擇,是自然界的法則。
人如果沒有道德,真的連禽獸都不如。
繼續下去,人類就沒有統治世界的資格,自動退權於禽獸了。

人們說牛馬弱智,但牛馬還知道羞恥;
人們說企鵝蠢笨,但企鵝對愛情忠貞。

這對我們自以為高等的人類特別是現代人來說,
是個莫大的諷刺--當包二奶成為榮耀,
當一夜情成為時尚,當禽獸教師成為普遍現象……
羊是懦弱的象徵,但羊知跪乳之恩;
烏鴉更是不受人愛見,但鴉有反哺之德。

我們常說,狼是世界上最殘忍的動物,這可真是自然界的一大冤案。
其實,狼只有在餓的時候才對羊張開嘴,
而人類卻是吃飽了以後才去殺人,
在餓的時候又濫吃無辜,慘無人道。
不信請看一個傳統美食菜譜等充滿血腥味的名菜,
都是人類貪婪殘忍的鐵證。

央視曾播過這樣一條新聞:
云南滇池上飛翔着許多海鷗,昆明市民很希奇,紛紛拿來面麵包、餅干去喂海鷗。為此很是鼓吹了一番。
但是時間一長,人們就沒了興趣,海鷗被冷落了。
可有一個老人,不管刮風下雨,他都去喂那些海鷗。這件事兒被一群到滇池寫生和拍照的大學生發現了,他們開始並沒有注意。

有一次下雨,老人又來了,這才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就把風雨中老人彎腰喂海鷗的場面拍了下來。
但是,後來他們發現老人沒有來,有點奇怪,就忙着去打聽。人們告知,老人去世了,老人把幾乎全部積蓄買成麵包和餅干來喂海鷗。
大學生聽了非常感動,就把自己偶然拍下的老人喂海鷗的照片放大後,豎在滇池邊上,
上面寫着: “老人已去,讓我們來關懷海鷗!”
誰知牌子一豎,被感動的不是人,而是海鷗。

海鷗們突然看到了熟悉的老人,就在上面徘徊不散,甚至有兩排海鷗就像儀葬隊一樣整齊地排在照片前面--它們在以自己的方式知恩報恩。

那麼高等人呢? 比起那些海鷗,一些所謂的“時代驕子”“祖國棟梁”們不知要低多少個檔次。

人們罵狗眼看人低,但狗對主人卻是忠誠的,看家護院,任勞任怨,很是敬業。但是人中不乏賣主求榮、恩將仇報、六親不認、父子為仇的。

※智而不仁,智反足以危害。
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
”這句話真是動物界的最高綱領。

就是那麼一點“道德良知”的分別而已。
人們常說,無論做什麼,先學會做人。
做人還用學嗎?
沒錯,一切教育和學習的終極目標就是“做人”。
沒有學會做人,一不小心就成了動物,甚至不如動物。
~~~有才無德,不是禽獸便是魔。

孔夫子留給後世們的智慧,也就是“道德良知”
這是上天賦予人類的本性良心,最光明的智慧,
人人本身都具有這最光明的智慧,只是隨著科技文明的發達之後,讓物慾蒙蔽了我們與生俱來的這良知良能,讓我們的光明智慧蒙上了灰塵。

人類一直以來,自持智慧高動物一等,認為人定勝天,但萬萬沒想到,人類的科技文明,聰明才智,若沒有以“仁義”為根本,就是面臨浩劫,自取滅亡的時候。
所以說,為什麼要不斷的傳說道德仁義,鼓勵大家要多多修道?多多接近佛堂,多多行善積德,以求上天慈憫減緩浩劫的來臨。

以目前世界的現況來說,台灣是真正的“蓬萊仙島”是最平安的國家,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台灣有很多的修道人。

36參加由總統主祭的“建國百年祭天祈福大會”聽到總統在致詞中提到:『對一貫道在台灣這幾十年來,徹底的實踐儒家思想,走入人群,為復興中華文化的美德,與淨化社會的不良風氣,默默的耕耘付出加以肯定與讚揚。』
後學聽了,心中真是萬般感觸,覺得苦盡甘來了!

來參與大會的,除了道親與總統、各院長官之外,
還有各宗教的代表。
一貫道在台灣六十多年來,從早期的被政府打壓,
被其他宗教抨擊…...被人民的不諒解.....受盡了屈辱....

這些勇敢堅忍的修道天使們,在面對風雨與艱辛的心酸歲月中,仍然秉持著孔夫子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在面對眾多批評當中,只有忍受,只有堅持,沒有反擊,沒有退縮…為傳撥仁義道德之使命勇敢的奮鬥著,直到現在得到政府與人們的肯定....

後學感到非常的榮幸,也慶幸自己能身為一貫道的道親!

孟子說:『天下溺,援之以道。』
人人都必須為這個世界盡一點心力,不能袖手旁觀,人人都必須正視人類現在需要的是謙卑的學習,
重拾老組宗以及先哲聖賢們那最光明的智慧,
重新學習如何與宇宙間的萬物和平相處,
以這光明的智慧來拯救人類的大浩劫。
 這是每個人的責任,不是只有少數的修道人的責任,因為,地球是大家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