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從孟子的社會觀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

 

滕文公當上滕國的君王之後,果真受到孟子的鼓勵實行仁政,楚國有一位熱衷神農之學的許行,以及宋國學者陳相,先後都慕名移居到了滕國,他們都想要做聖人賢君的百姓。陳相後來認識了許行,對於許行“以農立國,與民同耕”的主張非常佩服。

有一天陳相去拜訪孟子,便推崇許行的言論。
陳相說:『滕文公雖然是賢君,但還不是聖人,真正的聖人要和百姓一起耕作、一面早晚燒飯,一面治理國事。』
孟子聽了之後反問陳相一連串的問題:
『許行衣服的布是自己織的嗎?他用的鍋子、鐵器都是自己做的嗎?』
陳相告訴孟子:『許行都是用他自己耕種的糧食去換來布、鍋子跟鐵器。』

孟子聽完便提醒陳相,既然許行也只是用耕種的糧食去換取生活必需品,為什麼君王不能用治理國家的智慧去換取生活必需品,一定要一面耕種一面治理國家呢?

孟子接著就用社會分工的理念告訴陳相: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 ✸¸.ჱܓ.☼ ✸¸.°ჱܓ°.☼ ❤

孟子認為許行的做法是極端的,荒唐的。因為天生萬物,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物有每物的特點與功用,同樣的,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社會的存在,就是為了分工合作,調整彼此的需要。孟子認為,許行提倡“與民同耕”的理論,是否定了個別差異與社會的組織。

孟子這番話,是從人性的根本上,社會的觀點上做出的評論,並無意氣用事。
無論是在社會上或是在道場,不計較誰做的多,誰做的少,不苛求樣樣都得事必躬親,只要各司其職,各盡其才,就能共同創造一番成就。
❤~☼ ✸¸.ჱܓ.☼ ✸¸.°ჱܓ°.☼ ❤

有一次孟子的學生問他:『為什麼別人都說你很好辯呢?』孟子無奈的回答:『我哪是好辯?邪說不息,孔子的學說就不能發揚光大,我是為了正人心,捍衛真理,不得已才辯的啊!!!』

復興中華文化這個口號是中國人感到光榮又喜悅的心聲。從孔子、孟子的周遊列國,到現今白陽修者的開荒闡道,努力將這王道推廣於世界各角落,讓外國人也能同霑法喜的,就是一群以“進德修業”為自我勉勵的愛道者,可說功不可沒

拜讀孟子一書之心得感想
從孟子的社會觀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