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天底下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只有被情緒搞砸的事情。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光是這個“提點”與“接受”就有很深的道理。
看到人事物不圓滿,雖然自認是一片公心的加以提點,但口氣態度若不圓滿,你這一片公心就喪失了效能,因為沒有幾人有虛心的功夫,能夠撥開你那層慍色的烏雲,直見你的公心。而你若真的是只求大局圓滿的公心一片,應該也願意為求圓滿而注意自己的口氣,更願意為達圓滿而低下自己的心氣。

本來是一片好意,對方不接受,到最後卻變成了好像是自己受了委屈。這份“委屈”應該不單是對方不肯“接受”才造成的,不能由一方承擔。
如果你真的是為他好,這次他不接受,就暫時不說,下次有機會再委婉勸說,這樣充滿愛心與耐心的諄諄教誨,又哪來的委屈呢?

“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給予提點”這個方法
比較能得到事情的圓滿,但往往被人們捨棄。
因為我們遇事第一時間,都會先看到別人的錯。

“定靜安慮得”是聖賢教導我們做人處世的方法
但我們很難做到,因為遇事只想趕快把它解決,
只想趕快排除糟糕事件給自己帶來的不安感。

常聽人說:『先學會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因此我也認為:【天底下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只有被情緒搞砸的事情。】
只有在“定、靜、安”當中
我們才能生出“慮”的智慧。
當一個人能夠進入“定靜安慮”的層次時,
看事情的層面也不會老是看到別人的問題,
才能得到“自省,而後解決問題”的收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