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有責任感的驅使,就能創造奇蹟。

寫於 20111014 12:33

歌名:天知我 地知我 〈馬來西亞 明恩佛院 院長大人聖訓〉

是三聖諸佛的手 緊緊牽引著你和我
一次次交握 關懷備至 呵護守候
是潘道長的忠義 遍撒宇寰 塵泥濕透
一滴滴垂留 潤育根苗 直入心窩

是樞紐慈悲的愿 行行水深 山隔遠闊
一步步地走 崖仞千折 不曾回首
是前人無倦的心 殫精竭慮 循循善誘
一句句勸說 不厭其煩 婆心苦口

任雨淋 豔陽當頭 揮揮汗水滿臉愉悅不說愁
不論知音有多少 信念一身 日行不輟無怨尤
天知我 地知我 艱難險阻不退縮
譽不躲 毀不躲 雖千萬人亦前走
逆亦修 順亦修 如如本心鏡修磨
效聖佛 法聖佛 矢志不渝克奉守

¸.ܓ.☼ ¸.°ܓ°.☼ ¸.°ܓ°.☼ ¸.

人一旦受到責任感的驅使,就能創造出奇蹟來〈林肯〉
這段話用在我那平常只愛彈彈唱唱,不曾嘗試歌曲創作,
卻能陸續做出好幾首動聽聖歌的弟弟身上,真是貼切啊...

仙佛近年來不斷的垂訓洗滌人心的聖歌,但可惜我們完成的速度太慢了。為了完成這些屯積的聖歌,弟弟念茲在茲,朝夕不停的創作,靈感一來經常不眠不休的熬夜編曲〈姊姊看了有點心疼〉昨晚錄完歌回到光慈已是深夜兩點了剛看弟弟竟然沒有休息,還在埋頭製作影片〈 心疼 ...

人一旦受到責任感的驅使,就能創造出奇蹟來雖然心疼,但感謝天恩師德感謝上方給弟弟了愿的機會,感謝上天及諸天神聖的加靈....方能無師自通,一首又一首的創作

南海古佛慈悲:『自覺任重常思進,上下同心力斷金!』
感謝光慈同修以及每一位默默贊助與支持的同修們
有你們的發心,才能讓製作聖歌這個工作延續下去...
我們知道這是上天賦予的責任,縱使身再累,卻是滿臉愉悅不說愁也不論知音有多少,信念一身,日行不輟無怨尤
弟弟加油!你是最棒的!姊姊我真是以你為榮啊

真正的“隨和”是~~“原則不變,方法可變”

寫於 20111013 18:44
這天,湖泊望著不遠處的大海,突然問道:
「喂!老兄,你的面積有多大啊?」

大海笑了笑,沒有回應。
「有我的一半大嗎?」湖泊問。

但大海只是笑著點點頭。

湖泊又問了:「你到底有多大?該不會有我的七成大吧?
如果是這樣,那麼你還真是不小喔!」

大海只是謙虛地笑著。

湖泊繼續問:
「喂!看你這麼有把握的樣子,該不會你比我還大吧?」

這時,流經一旁的河川小姐說話了:「人家大海是你的一百倍大!」

「什麼?!這不可能!不可能!」

湖泊驚訝地張口結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河川小姐終於耐不住性子:
「沒什麼不可能的,每次我們經過你身邊,想在你那兒歇歇腳,你總是不肯,人家大海幾百條河川,幾萬條小溪到他那兒他都接納,他當然長得比你大!」

湖泊總算明白了,原來一個人的心胸,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就!

面對錯綜複雜的人際互動,我們懂得放一座大海在心中嗎?

讓我們共同學習接納別人的意見,不因自負或自卑而將別人的建言先入為主地全然排斥!

學習包容他人的個性,交得起才德兼備的好朋友,但也能輔正誤入歧途的壞朋友;學習包容別人的批評,聽得進好話,也聽得進刺耳之言。學習不搞小圈圈,固然有較志同道合的摯友,但絕不刻意結黨營私。
一個懂得「凡事包容」的人將有若擁有一個聚寶盆,
足以幫他集思廣益,匯聚人氣,累積聲望,拓展胸襟。
若能讓旁人與您相處愉悅,並讓自己的人格修養更上一層樓,何樂而不為呢?

今天學習了一門功課~~
真正的隨和…“原則不變,方法可變
是能接納各種不同的個性與想法,進而調整到最適合彼此相處的狀態而不是只知堅持自己的原則,卻不懂得接納別人的個性與想法。

有的人的人際關係經營得很好
有的人的人際關係卻苦惱增生
其實這中間的關鍵只在於一樣
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不堅持自己的想法

你這樣走不對啦…..那個地方我常去,聽我的準沒錯啦…”
如此,或許能因此節省許多車程與寶貴的時間
但相對的,你也失去了嘗試另外一個路線的機會
更或許,也失去了給人感覺隨和相處的好印象。

多一分體諒,就能少一些看不慣
少一些看不慣,凡事就能包容
人際關係自然就能經營的很好

視其所以 路遙知馬力

寫於 20111010 2:20
上個星期三晚上,後學從光慈仁德班同修們例行的論語默寫試題中,發現其中一位同修不但在研讀經典上突飛猛進,且見其筆跡日漸工整,想起這位同修初來光慈之時,說話口齒不清,寫字潦草,做事心不在焉,給人感覺就是屬於較魯鈍,資質不怎麼好的一位年輕人這位同修來光慈已將近兩年的時間了,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兩年這近兩年來,對於上方以及前賢們給予的教導,他總是欣然接受,努力學習,如今,不論是執禮、道學、心性各方面,已遠超過當初比他還令人看好的同修們在他如此突飛猛進的現象中,後學從中學習了人不可貌相的道理。也從中學習了視其所以,路遙知馬力的這番道理。

在知人論世方面,孔夫子堅持全面、綜和的觀點。
孔夫子看人不從片面出發,而是詳細的考察一個人,再做出綜和評價。因此,孔夫子能看到一個人的不足,同樣也能看到一個人的長處不因個人的愛惡而把一個人下了無可救藥的評論。因此,孔夫子對一個人的評價雖常讓人感到犀利與難堪,卻往往很恰當。

孔夫子曾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孔夫子說:「先看這個人所做的事,再觀看他做這事的動機,然後再觀察這個人他心裡認為安樂的事是在哪一點,如此,這個人的真假之心怎能夠掩藏的住呢?」

顏回是孔夫子非常欣賞的學生,孔子曾多次褒揚他但孔夫子也指出:『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孔夫子說:『顏回天資穎悟,不是一個能啟發我,幫助我增進學問的弟子,因為他對於我講的道理,從不質疑問難,總是一聽就能完全理解,欣然教受。』

孔子在這段話中,含蓄的評論了顏回雖缺乏懷疑態度,卻能認理實修的學習精神。從中可以看出孔夫子看一個人是深刻的,不因自己欣賞顏回而去袒護他。這也表明孔夫子知己知彼、謙虛謹慎、不卑不亢的中庸為人智慧。

你的身邊是否也有總愛對你犀言以對,苦口婆心的良師益友呢?在進德修業中,自身若能有時刻反省自己,鞭策自己的功夫當然是最優的,若是沒有這等功夫,就得靠身邊的良師益友經常的犀言以對來棒喝自己了

但人性的弱點總是喜歡甜言蜜語,對於苦口婆心的忠言逆耳,又有幾人是能如顏回這般只要是真理就能全然接受的呢?

人人都知曉真理很好,人人也都知曉追尋真理補充精神糧食很重要真理這精神糧食,往往都是還來不及輸送到我們的心靈園地就在半路被聞過怒,聞譽樂這強盜給攔截而夭折了在進德修學中,為避免如此枉費於這強盜的手中可得多遠離甜言蜜語了修行路上,若真有常對你苦口婆心的堅貞之輩與你同行,那可要恭喜你了在如此切磋琢磨之下,即使有所難堪與不適,但若能欣然接受,也終必有成的。

順天應命 不憂不懼

寫於 2011105 14:37
孔夫子到宋國傳道,與眾弟子們習禮於大樹下,此刻桓魋前來拔樹,並欲加害於孔夫子,眾弟子請老師速避,孔夫子泰然不懼的說道:『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夫子說:『天之明命既賦於我,我之所以代天行道,乃順天應命,今桓魋想加害於我,屬逆天行事,他又能把我怎麼樣呢?』
………………………………………………………

感謝上天慈悲,信義讀經班在各位志工老心用心經營之下…..
第二期人數倍增,但學校老師們考慮讀經班小朋友會動到教室的東西不肯繼續提供教室供我們使用,校方也左右為難的遲遲無法做出安排。後來校方要我們將近80位的大人小孩全部都在一間小小的圖書室上課這實在是有點強人所難,但後學一直深信,我們只要守住無為而為的信念,上天一定會撥轉的,於是就按兵不動,靜待上天安排

就在這靜待上天撥轉的期間,發生了一件小小插曲。
一位任職於某大學老師的家長因為在讀經班經常請假而無法得到全勤,對主持成長營的鄭講師所訂定的獎勵辦法產生了誤解,當場暴跳如雷,並且非常生氣的掠下了狠話:『我要讓你們讀經班辦不下去!』

事情經過了三天之後,我們接到了校方的通知,要我們停辦,解散讀經班。鄭講師不知所措,內心更是自責不已的淚如雨下......祐平前賢安慰鄭講師別傷心,也說了一句話:
『我們是在辦天事,有上天給我們靠!別害怕!』

此時此刻,我們只有感恩感恩上天透過這些挫折,讓我們發現自己的不足。面對這些困難挫折,大家更是緊緊的手牽手互相打氣,不懼不怕的面對挑戰。看到光慈同修們互相體諒,團結一致的情感,後學仍然深信上天一定會撥轉的。
就在學校通知我們停辦的隔天,我們接到了一位家長的電話,告知我們一件喜訊:『一位家長的親戚在信義國小旁有一間近100的空屋,願意無條件供我們使用,讓信義讀經班的小朋友及家長們得以繼續學習善知識


後學昨天去看了ㄧ下這近100的場地,環境舒適,又有多間寬敞的教室上天慈悲啊….這一撥轉,解決了我們在學校辦讀經卻無教室可上的窘境。
……………………………………………………

孔夫子說過:『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我們一定要相信,遇到困難時,只要自己不斷的努力學習,修補自身的不足永不放棄的順應天命去行事,就一定可以得到上天的了解和承認。只要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符合天命的要求,就誰也否定不了我們一切譏笑、中傷和打擊也都奈何不了我們,再艱難上天都會暗中撥轉的
……………………………………………………

整個事情發展的過程中,後學看到了同修們胼手胝足的團結力量沒有互相埋怨責怪,只有互相勉勵互相疼惜,攜手一起克服困難親愛的同修們後學以你們為榮……
你們是師尊師母的好徒兒,你們永遠是最棒的白陽天使!

孔子的人格魅力~精進好學

寫於 2011103 23:39
孔子自幼困苦,父母早亡,生活上也屢遭不幸,獨子孔鲤和兩個重要弟子顏淵、子路都先他而死;他一生追求理想,可總是四處碰壁;然而他『樂以忘憂』、『發憤忘食』,始終不渝的堅持理想,贏得了學生與後人的忠誠敬仰與深情愛戴,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與文化遺產,留給後人對人生不盡的思索、啟示和智慧。
孔夫子一直是後學心目中學習的偶像,從《論語》中這些言論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孔子的人格魅力很受弟子們的崇拜。其中最基本的~精進好學,就是後學一直將之做為標竿,效法的其中一項。孔子學習時對外界要求不高,可以在『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的條件下學習,還把學習作為終生的事業,在學習上不斷的修養自己。他還提倡『性近習遠』的教育理論,孔子最早探討了人性的問題,認為人的天賦素質是相近的,個性差異是後天習染造成的,只要獲得良好的學習條件,加上努力,都可以養成『君子』的品德。
孔子注重學習傳統文化,其目的並不僅僅學習一些知識,而是通過學習來認識生命的意義,端正人生的態度,成就偉大的人格。

各位親愛的同修,仙佛、上方不斷的諄諄教誨,循循善誘的引領提攜鼓勵我們勤學不懈怠,不知您是否感受到了這一份關愛了呢?

院長大人慈悲:後生可畏,比別人好的條件,就是年青”…年青就出色。

但在出色中仍然要勤於學習,勤於承擔,這樣的後生才能永保出色的條件。相反的,若自恃年青而不勤於學習以增加實力,勤於承擔以累積經驗那麼,等年青的本錢消失時,只有越來越老,能力越來越小,本事越來越少。

假使你的年紀比人增長些也無仿,不要自嘆自己不如年青人而失去戰鬥力,只要把握當下勤於學習,積極努力奮發上進,一樣可以成為德高望重的人。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學習是不進則退,因此必須時時策勉自己如果你還年青,那恭喜你,你或許比年長者多一樣本錢但是年青如果是你目前唯一的本錢,那就得再加把勁囉

放下嗔心 用天心圓滿一切

寫於 2011930 22:59
在修辦路上,走著走著…..你想要走到哪裡去呢?
風平浪靜,一帆風順的時候,心存感恩是多麼的容易,謹言慎行、以身示道這個信念是多麼的篤定,對身為修道人凡事總能委曲求全的格局是多麼的自豪。
但若走著走著走進了艱險萬難、謗興譭詆的磨難中時..你那份感恩的心還在嗎?你那謹言慎行、以身示道的信念還在嗎?
你那凡事委曲求全的格局還在嗎?還是不知不覺的被嗔忿的心給淹沒了?
……………………………………………………

時近傍晚,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突然雷聲隆隆,天下起了大雨。雨勢滂沱,看樣子短時間內不會停止,「怎麼辦呢?」
和尚著急四望,所幸不遠處有一座庄園,只好拔起腳步去求宿一宵,避避風雨。庄園很大,守門的僕人見是個和尚敲門,問明來意,冷冷地說:「我家老爺向來和僧道無緣,你最好另作打算吧!」
「雨這麼大,附近又沒有其他的小店人家,還是請您給個方便。」和尚懇求著。
「我不能擅自作主,等我進去問問老爺的意思。」
僕人入內請示,一會兒出來,仍然不肯答應,和尚只好請求在屋簷下暫歇一晚,結果,僕人依舊搖頭拒絕。
和尚無奈,便向僕人問明了庄園主人名號,然後冒著大雨,全身濕透奔回了寺廟。
三年後,庄園老爺納了個小妾,寵愛有加。小妾想到廟裡燒香祈福,老爺便陪著一起出門。到了廟裡瞥見自己的名字被寫在一塊顯眼的長生祿位牌上,心中納悶,找到一個正在打掃的小和尚,向他打聽這是怎麼回事。
小和尚笑了笑說:「這是我們住持三年前寫的,有天他淋著大雨回來,說有位施主和他沒有善緣,所以為他寫了一塊長生祿位。住持天天誦經,迴向功德給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結、添些善緣,至於詳情,我們也都不是很清楚

庄園老爺聽了這番話,當下了然,心中既慚愧又不安
後來,他便成了這座寺廟虔誠供養的功德主,香火終年不絕。

這是一位老和尚最喜歡講的,一個改造「惡緣」的故事。
世界說小不小,說大不大,人生何處不相逢。
胸襟寬大肚量能容的人,明了「大恩與大怨,人我原無兩」的道理,環境與他人施予自己的一切恩怨,都能激勵啟發自己,
恩與怨都是成就道業的助緣。相反的,心胸褊狹的人,除了求一時之快以外,積累惡緣阻絕善緣,結果只有逐漸封閉自己未來更多可能的路向。
………………………………………………………

子曰:莫我知也夫!
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學習,把握天命,就可以得到天的了解和承認。只要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符合天命的要求,就誰也否定不了;一切譏笑、中傷和打擊都奈何不了我們。

但是….我們在遇難的當時,你所展現的那份不服輸的精神…..
是來自於不怨天、不尤人,以天心來圓滿一切的無為動機嗎?

人們都是同情弱者的,一般人看待同情弱者為人之常情,但我們既然已走在進德修業這條路上了,就不能少了志在聖賢這份志氣,聖賢在遇難時,不以委屈的弱者自居,不怨天不尤人,能反觀自照,反求諸己平心靜氣的洞見自己的問題而不是一直將眼光停留在別人身上的過錯。也唯有在這樣的自我要求中,才能展現修道人那份高尚的志節雅操若念頭上放不下委屈的心,嗔忿的心試問接下來的修辦路,你帶著這不知不覺升起的嗔忿心是要將眾生帶往何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