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從失敗中檢視自己的動機

寫於 2011418 16:31
有一次,某位同修為了人事磨合的問題痛苦不堪,難過得哭了起來,任何人此時的反應,不外乎就是說一些安慰ㄚ,鼓勵打氣的話,但那時後學的回應,與別人不一樣,後學不講這些“廢話”…雖然聽來有點粗魯。
..........................
後學覺得最有效而快速的改善辦法,就是要勇敢承認自己就是這麼不足,再積極努力的學習補足,這就是聖賢所說的“反求諸己”
..........................
那時我很平靜且有力的告訴這位同修:
『別羨慕別人怎麼那麼幸運,人家的幸運是經過多少磨練才能擁有的,而您一路以來,過著平安幸福的日子,都是別人把你侍候照顧得好好的,
怎能體會別人可是吃了多少苦頭,才能擁有這些幸運的,所以,別抱怨了,哪裡不足就加把勁學習吧,抱怨只會浪費時間生命。』
...........................
但有多少人能真正的做到“聞過喜,聞譽恐”呢?
一路以來,後學最喜歡學習的是“檢視自己的動機”當我們遇到瓶頸時,呈現出來的態度如果是
“退縮、沮喪、悶悶不樂、易怒、精神恍惚…等等,這都是“動機”處有問題。
...........................
後學常常跟同修探討一個問題:
『如果有人嫌你課講的不好,會不會有受傷的感覺?』如果你的答案是“有”的…
那該檢視的是你的動機,不是急著檢視講課的方法。
........................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因為講課的動機還不夠純正,不夠無為,才會有受傷的感覺。如果一切的學習都是為了因應眾生的需求,那有所不足時,只有精進的往前邁進,不斷的學習再學習,哪有時間去管自己的心有多受傷呢?
.....................
失敗時,如果花太多時間在照顧自己受傷的心,
那會模糊了自己的初發心,反而看不到自己的優點了。
所以,呈現出來的好與壞,問題不在於我的能力好不好,一切都離不開“動機”兩個字ㄚ…
...................
菩蓮仙真沒有人前耀眼的舞台,但她卻贏過好多講師、點傳師,修得蓮臺果位,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故事,也是我們該經常去體悟的。
...................
你想要什麼?這是我們該經常問自己,自我檢視的問題。
在乎自己在人前展現的好不好,那這志氣只想當英雄;
在乎自己內聖外王修的好不好,那這志氣是想當聖賢;

只有在乎眾生是否真能離苦得樂,不求自己的心是否安樂,才是真正在學習菩薩的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