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愛以身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

寫於 201188 20:35
這陣子每天唱著師尊老大人批示的聖歌跟著感覺走
除了感動內心更有一股寧靜又充滿動力的能量。
光慈佛堂上上下下的同修這幾天,幾乎人人口裡都哼著這首聖歌,早也唱,晚也哼尤其是小朋友們,已經唱的朗朗上口了
……………………………………………

令後學覺得神奇又驚喜的是,小朋友每當唱到
『鎖定的目標不是享樂,前進的方向不會受阻,強烈的責任心是每個明日進步的我所自來。』這幾句時,那加重語氣的歌聲,似乎也懂得師尊老大人的殷殷叮嚀。

師尊老大人如此的殷殷叮嚀,讓後學想到了道德經裡老子說過的一段話:『愛以身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

古訓有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也曾經進諫齊桓公說:『宴安鴆毒,不可懷也。』古人視貪圖安逸比毒酒更害人,因為它會吞噬人們的意志。古代有多少諸侯王,因沉溺在放縱恣肆的環境中,驕橫荒淫而喪國這也是後人應該引以為鑑的啊

……………………………………

東晉有位名臣,叫做陶侃
陶侃在東晉從縣吏一直做到荊、江二州刺史,並掌管其他六州軍事,成為當時最有實力的人物。但他並不看重自身的利益得失,而是一生以天下蒼生為念。在他戎馬生涯四十餘年,始終保持著儉約勤奮的作風,還經常勉勵部下珍惜一草一木,即使在最落魄的時候,也不忘記鍛鍊身體,期待有朝一日能再為國為民多做貢獻。陶侃少時家境貧寒,父親病後,全家只靠母親一人紡線織布維持生活。為了培養他,母親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後來陶侃在縣裏謀到一個小吏的職位做了漁樑吏,食用官府的腌魚。剛上任不久,他就給母親弄回去一罐鹹魚,這是當時人們喜歡吃的東西。

母親沒有吃,卻給他原樣退回去了,還寫信責備他不該貪私,這深深教育了陶侃。母親的正直和勤儉影響了陶侃一生。從母親終日勞作的表情上,陶侃懂得了一切得之不易的道理。陶侃不但自身節儉,而且非常反感那些毫不珍惜財物的人。一次,他去郊區,看見一個人拿著一把沒有成熟的青稻穗,就問他為什麼這樣做?那人說:『沒什麼,隨手採的。』陶侃很生氣,訓斥道:『自己不種莊稼,還去糟蹋別人的!』於是當場抓來教訓了一頓。

在他的節儉治奢、率先垂範的影響下,荊州地區形成了勤儉的好風尚,農業也發展很快,成為當時的富庶之地。
陶侃立有戰功,有人因妒忌而說壞話陷害他,因此陶侃曾被降職調往偏僻的廣州地區。陶侃在廣州無事可做,非常清閑,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更沒有放縱自己貪圖安逸享受。
而是每天早晨把一百塊磚頭從書房裏搬到房外;到了晚上,再把磚頭搬回屋內。人們很奇怪,便問他原因。
陶侃回答說:
『我致力於收復中原,如果過於安逸閑散致使意志消沉,恐怕將來不能成就大事。

陶侃後來回到荊州,荊州百姓高興的互相慶賀。
在荊州他儘管公務繁忙,但仍然堅持搬磚頭,以此磨練自己的意志。
陶侃經常對人說:
『大禹是聖人,尚且珍惜每寸光陰,至於我們這些普通人,就應該更加要珍惜每一分光陰,怎能去放縱遊樂,醉生夢死呢?』
忍辱負重、不圖安逸、意志堅韌的陶侃後來被提升為征西大將軍兼荊州刺史,都督八州軍事,封爵長沙郡公,聲名顯赫。
……………………………………

道德經第十三章裡有說:『貴以身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
像陶侃這種不為自身得失而憂心忡忡,有了尊貴的地位而不貪圖自身享受,而是一心只想著天下蒼生的安危,像他這樣的人,用老子的話說,就是『可托天下』的人啊


師尊老大人慈悲:
『鎖定的目標不是享樂,前進的方向不會受阻,強烈的責任心是每個明日進步的我所自來。』

肯定要我們要時時警誡自己,自身愿未了天時已緊急
大家再加把勁勤修辦,莫再徬徨留戀於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凡業上了為了職責使命,必須隨時鍛鍊自己的意志力....不貪圖安逸的過日子,以備隨時上場~~道揚神州救渡有緣眾生。

親愛的同修們實習課期間,有諸天仙佛暗中搭幫助道
大家再加把勁,多想想身邊那些尚未上岸的親友們....
幫助他們點亮回鄉的路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