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言出必行~~自然處處受歡迎

寫於 201173 1:32
暑期到來,幾位小道親們迫不及待的住進佛堂來,準備要參加為期兩個月的孔子陪你樂一夏兒童夏令營,也因此有更多的機會讓後學觀察到小朋友與前賢們互動時,所表現出那單純又具有啟發性的回應。其中最令後學感到莞爾有趣又戒慎恐懼的是.小朋友如何用他們天真的語言去形容前賢們的行為舉止。當小朋友發現大人們總是言過其行,信口開河,輕諾寡信時,最直接的反射動作就是:『以後有什麼事情再也不找你了』

小朋友用餐前會一一的請前賢用餐,卻不經意的漏請了某位前賢,是小朋友小小年紀的心靈裡就有了大人世界那複雜的對待分別心?還是大人們輕諾寡信的行為讓小朋友不知不覺得不再重視我們了?後學看在眼裡,一來為前賢那輕諾而失小信的慣性感到腕惜,二來更戒慎恐懼自己的一言一行,深怕給小朋友造成錯誤的示範。
.............................................................

濟水南邊的一個商人,有一次渡河時,船不幸覆沒了,他抓住浮沉在水面的苴草上奮力掙扎,大聲喊叫「救命!」有一個捕魚人,划船去救他,船還沒到,商人就著急的叫喊『我是濟水岸上的富翁,有誰能夠救我上岸,就給百兩子。」

漁人救了他,載著他上了岸,但富商卻只給漁人十兩銀子。漁人說:『剛才你答應要給百兩銀子,怎麼現在只給了十兩呢?你言而無信呀!』
富商生氣地變了臉色說:『你是個捕魚人,一天所得能有多少?現在給了十兩銀子還不滿足嗎?』漁人只好失望的走了。

後來有一天,這個商人從呂梁乘船順水而下,船碰上礁石,又覆沒了。當時那個漁人也在那裡,有人對漁人說:『你為什麼不去救他呢?』漁人說:『他是個不守信用的人。』說完,漁人站在旁邊束手觀看,商人最後淹死了。
...............................................................

論語衛靈公篇裡有這麼一段:
『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意思是說:想要行事通達的方法就是:說話要忠誠信實,做事要篤厚謹慎。能夠如此,雖然是到野蠻人的國度去,照樣可以通行無阻;如果說話不忠誠信實,做事不篤厚謹慎,那麼...縱使是在自己熟悉的家鄉...卻是寸步難行。

道德經也有云: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倘若一個人講話忠實,信守諾言,而且言出必行,行為舉止篤實恭敬....自然時時受歡迎,處處行得通。反之,講話若經常言過其行,信口開河,輕諾寡信,做不到時又沒有不拘小節,終累大德的警戒心...久了將被人群唾棄,甚至招致自我毀滅。渡河的富商,不幸的下場,就是一面最雪亮的鏡子。

古代封建王朝的皇帝為了取信於民而言出必行,一諾千金,就連志士文人、販夫走卒也把信守承諾一事看得非常重要。古人為了一個承諾,可以用一生的歲月去實行,甚至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由此可見,言忠信,行篤敬是我中華優質的傳統文化,更是做人的根本。
.............................................................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時都可考驗一個人是否守言忠信,行篤敬,例如約會是否守時?事情答應了否能做到?自己許下的承諾兌現否?還有,最要不得的是,對自身缺點雖知道卻屢懺屢犯...失信又損德。

一個想要讓自己行事通達,處處都能受到歡迎的人,
絕對不可不要求自己先做個言忠信,行篤敬的人啊。

一個真心想在進德修業上讓自己能夠不斷完善的人,
絕對不可不要求自己先做個言顧行,行顧言的人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