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為什麼是我?vs為什麼沒有我?

寫於 2011711 20:23
昨晚與一位同修互相分享修辦心得,聊到將近凌晨一點,其中聊到了關於道場為我們開設了各種學習,而我們學習了之後,是否真有努力的學以致用或者是經常溫故知新呢?還是以麻木不仁的態度來面對上方為我們爭取的學習機會呢?事實上,累積了每一次學習之後所展現出的成果中,不難看見,有人勇敢突破,因此進步神速;有人即使在道場學習了一輩子,也未必能有所進步。
這皆關乎著每個人的悟性不同,因此也就有高低程度的不同了。

聊著聊著,後學覺得今後自己也得重新學習如何在為同修們安排學習與不辜負每一次的學習當中,如何提出報班名單,如何拿捏得當。
...............................................................

有一天孔夫子說:「我不想再說了!」
子貢聽了就說:「老師您如果不說,做學生的要如何傳述?如何遵循呢?」孔夫子於是很感慨的說:「天何曾說些什麼呢?春、夏、秋、冬四季運行,飛鳥蟲魚,花草樹木,百物自然生長。天又何曾說了些什麼呢?」

後學恭讀到這一章時,不由得在心中思索著....
孔夫子在教導弟子時,是如何在『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與『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之中拿捏得當呢?
.............................................................

有一天,世尊在講經說法時,有一位弟子疑惑的問世尊:世尊曾經說過,對待眾生不能有分別心,但弟子看您在教導眾生時,對某人可以不厭其煩的講解道理,卻又對某人隨便幾句話即帶過,世尊您這不就是以分別心在對待眾生嗎?

世尊聽了之後便解釋道:『如果今天你要耕種,會先將種子灑在一塊肥沃的良田上?或是灑在一塊已經乾枯貧脊的旱田上而苦等收成?』眾生悟性不同,因緣也不同,當應隨緣渡化,此眾生善具慧根,你不用心栽培,就如同肥沃的良田你不去耕耘,這是耽誤了眾生的因緣;又此眾生程度因緣尚不足,你卻有所妄執的希望他能快速成長,就如同期待乾枯貧脊的旱田能急速開花結果一樣,如此,便落入分別取捨的執著了....
.........................................................

「為什麼培訓名單沒有我?我沒有資格參加嗎?」
如果您曾經有過這樣的感慨,是否先回想一下.....
您是否曾經在每一次的學習之後,輕忽了每一次學習的意義?您是否曾經在任務的委任之前,有過為什麼是我?的怨言?如果您經常在上方佈達任務時有著為什麼是我?的推託想法,那麼,總有一天您一定會有為什麼沒有我?的遺憾。
............................................................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學了就要用,學了卻不肯致用,不肯承擔,不肯突破,那麼您將因無法任重而到不了我們心中原來設定的要到達的目標。

在這個變化快速、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學習成長與積極突破」是確保自己不斷保有競爭力的最重要因素,不論企業或個人,或是在道場行功了愿,一旦停止學習,立刻將面臨『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坐在沙灘上』的危機。

學習不是口號,行功了愿不是口號,它必需付諸於行動。而唯有具備「危機意識」及「謙虛之心」者才能持續的學習,不斷的成長,也才能有更多行功了愿的機會。一旦安於現狀,不肯承擔,或自滿得意,即便有學習的機會也會任它流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